水华认识有误区 科学清除或利用

 更新时间:2024-03-29 07:24:40

在盛夏的高温季节里,不少鱼池水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绿色黏膜,这是由于大量浮游植物死亡后,其尸骸漂浮于水面而形成,俗称“水华”。

在介绍水华的清除方法之前,有必要分析一下水华产生的原因和对水质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渔业水质管理中,对养殖水体中出现水华的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这里不准备进行全面分析讨论,但需要进行简洁澄清。否则,以讹传讹,贻害无穷。

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和观察,鱼池中有少量水华,不仅对鱼类无害,还可提高生长速度。这是因为出现水华的鱼池,浮游植物丰富,溶氧和鱼类的食料充足。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当水华数量过多覆盖鱼池1/3或大半水面时,阻隔了太阳能进入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水中溶氧减少,加上水华腐烂分解消耗氧气,恶化水质,对鱼类造成较大危害。

养殖水体中出现水华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鱼种放养不合理。在施肥量较高和有生活污水排入的鱼池,水中营养盐类含量丰富,能促进鱼腥藻、铜绿微囊藻、螺旋藻、颤藻等蓝藻大量繁殖,若此时能摄食这些藻类的花白鲢和罗非鱼数量较少,以致大量浮游植物得不到利用,在水中自然老化而死亡。

二是施肥不均。一般是前期施肥量过高,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期缺肥或追肥不及时,浮游植物细胞随即衰萎而死亡,这些死亡后的浮游植物漂浮于水面,从而形成水华。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两大误区:

其一,水华(水华的主要成分是蓝藻)不宜作为饵料。国内外都有资料报道,认为蓝藻体内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物质,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摄食后不仅难以消化,还产生毒副作用,严重时引发鱼病,蓝藻的饵料价值不高。

其二,对水质危害较大。很多资料报道,蓝藻死亡后其尸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不仅引起大量死鱼,当牛羊饮了此水后,也会中毒死亡。在这种理论的误导下,很多养殖户发现鱼池中出现水华时,就采用硫酸铜等重金属盐类进行杀灭,不仅破坏水质环境,而且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正常生长;有的采取大量换水的方式,遏制水华的形成,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有些养殖户则干脆采用停止施肥的方法来控制水华,从而导致养殖产量大幅度下降。为此,我们特别提醒渔民朋友们,切忌采取上述得不偿失的方式消除水华。当鱼池出现大量水华时,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消除。

1.及时打捞:在鱼池下风处,将水华捞起投放到其它鱼池中,作为饲料供鱼类摄食,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据笔者多年研究试验,捞取水华投喂鱼苗和夏花白鲢鱼种,均可获得较高成活率和增重率。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水华同其它藻类一样,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鱼类理想的食料。将水华捞出投放到其它鱼池中,达到化害为利的目的。

2.补放鱼种:在经常出现大量水华的鱼池,每亩水面补放体重300克左右的白鲢鱼种80~120尾,既可有效防止水华的产生,又能增加养殖鱼产量。

3.均匀施肥:放养密度较高的鱼池,施肥的间隔期不宜过长,一般以2~3天为宜,高温期最好是坚持每天施肥,做到少量多次,始终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25厘米之间,这样既可避免水华的出现,又能满足滤食性鱼类的摄食需要,有利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词典搜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s://m.cidianso.com/kepu_8767/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