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流水不争先”的如棋人生

 更新时间:2024-04-20 20:05:25

人物名片

谢军:“流水不争先”的如棋人生

教育学博士后、心理学博士,四届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得主。目前在首都某大学工作,闲来喜欢写东西,爱谈育儿妈妈经,任多家报刊杂志专栏作者。

英雄出少年

在深圳大运会的国际象棋赛场边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依然是往昔人们所熟悉的笑脸,只是这脸上更多了些成熟与自信。

她就是中国大运国际象棋队教练谢军。

上世界70年代中期,北京酒仙桥地区有一片电子工厂区,棋后谢军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6岁的时候,身为棋迷的父亲谢云阁带着孩子到商场买了一副中国象棋,“这可比下跳棋好玩多了。”从此,父亲开始教谢军下中国象棋。不久,父亲和街坊相继成为小谢军的手下败将,谢军的“威名”慢慢地在酒仙桥一带传开了。

北京棋院的领导听说酒仙桥出了个“象棋神童”就委派家住附近的棋协委员李国玉前往寻找。李国玉花了十几天工夫,发现谢军的母亲竟然是与自己同属一个单位的工程师。

曾得过北京市冠军的李国玉自然成为谢军新的导师和对手。每个星期天,谢军都会到她家下棋,不赢棋不回家。起初,李国玉为了不耽误孩子吃饭故意输给谢军。没多久,李国玉即使不让棋也很难赢下这个小丫头。

那一年,谢军走出酒仙桥。也许是天赋,也许是李国玉的指点起了作用,10岁的谢军首次参加正式比赛中就夺得了北京市儿童组中国象棋冠军。自此,她离开家住进了北京棋院,开始了集体生活。今天,谢军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所拥有的第一副国际象棋是父母花二角八分钱买到的,棋盘是纸做的。

但谢军的脱颖而出随即在北京棋社引发了一场“争夺战”。国际象棋的教练认为谢军是下国际象棋的好苗子,应该让她改下国际象棋。而中国象棋的教练哪里肯放过这样一个难得的少年英雄。

最终拍板的决定是,谢军改学国际象棋,并历十年之艰辛登上国际棋坛的最高领奖台。

选择始于母亲的背影

“记忆里最深刻的是我十二岁时与母亲的一次单独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次对话影响了我的一生。”当时北京棋院希望谢军走专业运动员的道路,这条路意味着她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

谢军的母亲徐素坤当年曾以吉林高考状元的身份考进清华大学。望女成凤的母亲怎么也不会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儿把学习当“副业”。更何况,当时全北京会下国际象棋的人也不超过百个。

“我想下棋。妈妈,我答应你今后一定会上大学。像个大人一样,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静静地看着我,”谢军说,直到今天自己都能回想起那一刻怦怦心跳的感觉。“闻言,母亲没说什么,只是又静静地看着我好大一会儿,然后长舒了口气站起身开门,母女间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谢军的棋手生涯就是从母亲转身的背影中正式开始的。

这次谈话之后的30年时间里,谢军一直用自己的努力兑现着童年的承诺,答应“上大学”的她不仅摘取国际象棋王后的桂冠,而且在母亲更为看重的学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令其欣慰。

“在所有职业当中,运动员这碗饭恐怕算得上最不容易吃的。细想,每一个前行的脚步中都饱含着母亲的牵挂、信任和支持。不管前行的路上品尝到的是哪种滋味,我知道自己从来不会孤单。”在谢军的心目中,母亲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人,也是一直崇拜的一个人。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有几年甚至不得不休假在家吃劳保。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不宽裕,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她一直教我冷静地面对荣辱胜负,”让谢军印象最深的1991年夺冠凯旋时母亲在机场向道喜朋友的托付。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的谢军在首都机场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北京市领导和国家体委的领导和众多媒体记者涌至机场接机。记者在现场采访谢军母亲的时候,母亲并没有讲女儿刻苦训练、迎难而上、为国争光等的光荣历史和成长历程,而是拜托记者多帮女儿多提意见,“她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一下子捧得这么高,她可能还不适应。”

母亲就是这样点滴之间影响着谢军,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努力,要善待周围的人和事,“母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母亲在身边,日子过得很幸福,前行的脚步才心安。”

书写持续十余年的传奇

第二天,菲律宾的一家报纸整版印刷着“生日快乐”字样祝福新科棋后,这一天是她21周岁生日。

有评论认为,谢军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中国体育在世界上的面貌。她填补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在一个体育项目上的冠军空白,而且是这个国家的人们的某种精神空白。

确实,一个年轻的选手在连闯分区赛、区际赛、候选人循环赛和挑战者赛四关,并在最终的冠军争夺战中胜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勇气、信心,也需要天赋,“一个人只要智力正常,从事某个项目都能达到一定水平。但是,要到最尖端的一块,肯定需要天赋。很多人也很努力,但是最后一层窗户纸没捅破。因此,不能否认天赋的存在。但是,主要还是勤奋,是坚韧的性格。”

“经过了很长时间,应该说逃避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现在回头想想,确实耗费了很多时间。当时我只有26岁,很坦率地讲,已经算不上是年轻选手了。逃离开一段时间以后我觉得我还想下棋,觉得这个冠军丢得不服气,重新整装上路,”谢军说,1996年是她的人生经历当中对生活感悟最深的时间。

其实,谢军在那段“逃避”的时间里并没有闲着,她夜以继日的在学校补课,“经历了那一年的挫折之后,我就变得坚强了很多,也变得成熟了很多。”

1999年当谢军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时候,拒绝参赛的对手被国际棋联取消了世界冠军头衔,改由谢军与俄罗斯选手加里亚莫娃争冠,结果谢军5胜7和3负夺冠。这是世界冠军赛挑战赛赛制所产生的最后一个冠军,谢军也因此成为了该项赛事的“末代棋后”。

2000年,国际棋联实行新的赛制改革,谢军如愿夺冠。这是她最后一次参加世界冠军个人赛。领奖台上的谢军微笑着冲台下的人群挥手,带着胜利者的微笑!

国际棋联主席依柳姆诺夫对谢军的夺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事实证明,无论传统赛制还是淘汰赛制,最强者都将赢得比赛。”对于谢军本人来说,这一切已经都不重要,只是状态稳定地下完一场比赛。

她用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女子国际象棋界属于谢军的十年作结。十年间,有坎坷,有低迷,有徘徊,更有坚持;十年间,她数次摘取顶级赛事的王冠并获得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的世界最高头衔;十年间,她在赛场上的每一次现身都让对手倍加斗志昂扬,但都难破其不败金身。

“拿到2000年的那个冠军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如果拿不到我肯定还会下。拿到新赛制的第一个冠军,该证明的都证明过了,对我已经没有新鲜的东西,思想上已经是转轨的感觉。”2004年,在带领中国国际象棋女队实现国际奥林匹克团体赛四连冠后,棋后隐退江湖!

福气:梦圆大学校园

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谢军说,教育。

什么储备最保值?

谢军说,知识!

在父母的熏陶培养下,谢军一直在进行着最好的投资和最保值的储备,成为世界棋后,她没有放弃;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后,她也没有放弃。

无论是南征北战,还是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她是那么的留恋校园这片净土了。

多年前,头顶诸多光环的谢军就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如果能够自由选择职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大学教授!当时说出来这样的话时周围没有几个朋友当真。、

谢军读博士时的导师是国内心理学界泰斗张厚粲先生,“我管她叫先生,其实她是一位女士,我跟她以后,让我一个猛子就扎到学校里面,尝到甜头了,就不想出来,一直想当学生。张厚粲先生可以算是中国心理学第一人,老太太80多岁精神极了,是张之洞的孙女。这一生起起落落很多,把一切看淡,什么都不在乎。”在导师身边学习了5年,谢军说自己收获特别大,觉得比以前要快乐。

“只有拥有正常的心态,才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我的很多好朋友都是在学校认识的,虽然他们与自己有着完全两样的生活圈子,但那样却更容易成为知心好友。我喜欢学习,喜欢在学校的感觉。”谢军说,在北师大校园里,自己不是世界冠军,不是院长,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

“在胸前别上大学校徽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才真正体验到老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魅力。如今,也算得上梦想成真了吧。”谢军说,自己最享受的是漫步校园和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光,“大学是一个神圣的知识殿堂,能在这样的圣殿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是我的福气。”

把育女当事业来做

2002年,谢军成为母亲。谢军说:“孩子给你的回报是永远超出你的想象的。做母亲是我最幸福的体验。因为做母亲不用像别的东西受牵制,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

顺应了孩子学习兴趣的谢军觉得女儿并非天才,只是自己找到一条适合孩子特点的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了下来。从小丫头8个月开口叫爸爸妈妈的时候,谢军就有意识地给她放中、英两种语言版本的歌谣,在女儿面前,家里人还经常有意识地用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的语言来说同一个物体和事情。谢军的母亲又重新拿起了四十多年前的英文课本。女儿2岁时,谢军就给她办了首都图书馆的阅读证。看到女儿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家里的大人不再特意去扩大她的识字数量,转而有意地去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谢军一直在做儿童早期教育研究,她觉得“孩子在3岁之前就是体会爱,几岁学什么并没有一定之规,学什么都要顺应孩子的特点和兴趣。”

谢军说,女儿总觉得在棋盘上争输赢是件不可理解的事。谢军现在让孩子体验着不同的爱好,孩子喜欢滑冰、电子琴和画画,最近又迷上了毛笔书法,“只要喜欢,我就支持。”

谢军认为育儿至少分成“养”和“育”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她非常乐于和同龄人分享自己当妈妈的幸福感觉,最近几年,她一直坚持给育儿杂志写专栏。她编写的包含《学汉字》、《学拼音》、《算算术》等内容的《冠军妈妈快乐教室》丛书出版后引起众多家长的兴趣,这是她最近几年悉心培养孩子的经验总结,又是她作为心理学博士和教育学博士后的研究成果。

1991年7月,《当代体育》杂志刊登了《一个平常的中国女孩——记国际象棋大师谢军》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你有着一张极平常极平常的面孔,谢军。即使今天,你的名字传遍大陆,你走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也极少有人会认出你来……

文章刊登不久,谢军摘取国际棋后桂冠。20年后的今天,如果谢军还是走在北京王府井的大街上,能够认出她的人也不会很多,即使她贵为四届国际象棋棋后。低调的谢军,需要人们用这样近乎熟视无睹的目光看她。

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强大。连续九年棋战称霸的高川格大师,手中那柄扇始终战不离手,上书:流水不争先。谢军说,她非常喜欢这句话,“做事不能急,要像流水一样不去争先后,一点一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到时候,就有力量了!”

梁实秋说,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从弈棋到观棋,棋后的光环逐渐消退,谢军的生活泯然众人矣,棋后守着自己那颗“流水不争先”的“平常心”享受生活。

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颗平常心,不是每个人都会享受生活。

谢军,都做到了。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词典搜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s://m.cidianso.com/gushihui_20268/
上一篇: 江湖奇术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